严重被低估的2个思维方式,一定要学会!
大家好,我是黛西。
一直以来,我们身边都有三种人,第一种,是安于现状不想改变,甘心想当底层工具人的人。
第二种,是拥有好天赋或机会,但选择浪费,最终碌碌无为的人:
大学选了热门专业,因不喜欢而整天逃课;
毕业有份稳定工作,又整天抱怨薪资太低。
而最后一种,是明确自己的追求,清楚自己所作所为,都会对往后人生造成的影响的人。
而他们,也是最有可能超过同龄人,获得成功的人。
之前认识个朋友,发挥失常考上了大专,很多人都觉得,生活会没有出路的对吧的?
朋友不觉得,他接受了现在糟糕的处境,也规划好了以后的人生模式:
最坏:拿着专科资历,做苦力活,但他不甘心;最好:开始学习与时俱进的技能,专研新媒体行业,大量学习写作和剪辑,成为自媒体者。
而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,就来为你揭秘,这个变厉害超有用的思维方式!
01.
很多人经常问黛西,自己适不适合去做一件事情,比如考研、进入新媒体、为爱好买单等等……
其实对于这种问题,每个人各方面的情况都不一样。
例如经济条件、学历需求、长远规划等等,所以是说不准的,自身情况只有自己最了解,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判断最好,除非对方真的很了解你。
但有一点是一样的:
想去做任何事情,一定要同时考量最好和最坏的结果。
有些人只考虑最好的结果,失败了会难以承受;
有些人只考虑最坏的结果,永远都不会行动。
为了这个最好的结果,值不值得去承受这个最坏的结果?
例如我选择全职新媒体,最好的结果就是做个大V,有机会名利双收;最坏的结果就是回去上班,从头开始。
这是我能承受的后果,那我就会选择。
总之,做一件事情考虑的就是,为了这个最好的收益,值不值得承担最坏的结果,并且要准确预估这个结果。
这些最好最坏也是要仔细考虑的,像是最好或最坏的结果概率有多大、未来的市场环境、你到底喜不喜欢、适不适合、能否坚持等等。
对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衡量的水平,也决定了你到底要不要去做这件事情。
持续不断地学习,拓展不同的领域知识,就是为了提升你衡量后果的水平,提升去做某件事情的预估能力。
02.
当然,能成功只是理想的状态,无论能力再强,我们也不可能100%成功。
也就说,想成功,也得有运气成分在的。
所以,最好和最坏的结果,可能都不是当初所想的。
例如,我以为做自媒体最坏的结果就是乖乖上班,实际上很有可能是找不到工作,连一份稳定的收入都没有,甚至被别人冷眼旁观和嘲笑。
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,到时候还真不一定能接受,因为实际情况可能比你当初所预判的更糟糕。
再譬如,我可能投资股票,进去亏一半也是了不起了,结果头脑一热全仓一只股票,亏了超过90%,这也是有可能的。
那怎么办?
03.
永不抱怨和保持乐观,才是最厉害的武器,也是你能成功的秘诀。
不论你学什么、能力有多强、选择有多好,这都是在决定你的上限。
「保持乐观」和「永不抱怨」是保底的事情,它决定了你的下限,起码不会让人生过得太差。
保持乐观,是让你无论遇到多坏的结果,超出了你当初的判断,你依然愿意乐观面对,起码不会一蹶不振和想不开,只要乐观就一定还要机会。
永不抱怨,是你不要把问题推卸给周围的环境,而是从自身寻求原因。
类似于《原则》里所说的:痛苦+反思=进步,这种错误预估的情况,就是你痛苦的时候,到底能不能进步就要看你有没有反思。
例如,大家最后真的选择去读研,读完研之后发现好像没有多大改变,那你肯定不是要抱怨,不要想着:哎呀,当初我没有读就好了。
实际上,你并不知道你当初不读会不会更好,你是完全不知道的,甚至很有可能比现在更糟糕。
假设另外一个平行时空的你没选择读研,结果过得不好,又想:哎呀,早知道我就去读研了,不然我现在也不会过成这样。
你看,这就是悲观和喜欢抱怨的人,因为无论什么结果,实际上他都会不满意。
因为任何选择都不会完美,必定会有不满意的地方,会给你抱怨的空间。
那对事情有意义吗?
一点意义都没有。
无论如何,都要接受当初的选择,然后开始改变。
希望你能知道:
你现在应该思考的永远都是,现在我做什么能让未来更好;
而不是当初我如果不去做那个选择,现在会更好。
因为这都过去了,留在过去无限懊悔,只会让遗憾无限放大,除了抱怨,毫无收获。
不要再等了,不要再期待了,我们“真正的生活”,早就开始了。
「人的成长就是建立在不断嘲笑过去的自己,然后不断地被未来的自己所嘲笑的过程上的。」
从今天开始,正式告别糟糕的过去,思考好当下每一个选择,接受最好和最坏的结果,一定要学会这2个超实用的思维啊~
点个「在看」,一起抱着必胜的决心,向前冲吧~